【青蓝携手】成长加速器之信访接待初体验(第五期)

2024-04-26 09:58
来源: 谷城县人民法院

荀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由于历史原因,谷城法院近年来存在法官断层断代的问题,院党组高度重视青年干警人才培养,近年来通过“青蓝携手”培养机制,采取多样化、针对性措施,全方位搭建青年干警培养平台,助力青年干警快速成长,为谷城法院高质量发展储备坚实的后备力量。

2024年谷城法院党组聚焦学践融合,强化青年干警综合能力提升,从226日开始,全院青年干警轮流到立案庭信访接待。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综合办黄吉同志在接访工作中的成长收获和所思所悟吧!

按照我院工作安排,202441日至47日轮流到我在信访接待室负责接待工作。可能是临近清明节假期的缘故,来访人数较往常少,四天内积累接待50余名当事人。虽然体验接访的时间不长,但也让我收获满满,感受颇深……

一、普法之路任重道远

这天,外面飘着小雨,两位大哥风尘仆仆地来到接待室:“请问袁庭长在吗?我们被拖欠了工钱!”诉前调解员袁大平此刻正前往县调解中心处理一起矛盾纠纷,平日负责信访接待的卢晓东同志听到求助,立马热心地说道:“你们把资料拿过来我看看吧!”经过一番了解,原来两位农民工大哥在2019年跟随某包工头去外地做工,但工钱迟迟未结,几年间多次催要无果,无奈只能向法院求助。二人曾在此包工头手下做过工,工钱也都如约给付,出于大意和对“老乡”的信任,此次双方并未签订任何劳务合同,不料工程结束后包工头私自卷走工程款,分别欠下两位大哥数万元工钱。卢晓东同志耐心听完大哥微信中的语音“证据”,表示理解他俩的处境,但因无合同、欠条等充分证据,未能满足起诉条件。卢晓东同志劝告两位大哥先回去想办法继续联系包工头,并告诉他们收集欠款证据的技巧,比如在微信对话中明确具体工时与应结算总金额。听到这些建议,两位大哥连连道谢,卢晓东同志又再次提醒:“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签订有效协议,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啊!”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令人感慨的是,很多人都觉得法律离自己很远,甚至当自己的权益遭受侵害时,最后想到的才是诉诸法律。法律是社会秩序和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也应是公民保护自身权益的首要武器,如何让普法宣传更接地气、更有人气,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二、“听”“看”“问”“断”工作法

接访工作的第二天,有幸与陈道军院长一起接待了一位“老信访户”。平日路过二楼接待室偶尔听到有信访人的争吵声,但这是我第一次亲临信访现场,想到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心里不禁忐忑。陈院长似乎看出了我的不安:“今天接访的当事人是女性,按规定需要一名女同志配合。别担心,你就负责记录,听我是怎么跟她谈的。”当事人由于被申请强制执行而“限高”,在二审维持原判的情况下声称“不服”。面对态度强硬的当事人,陈院长先从日常聊天切入,安抚好当事人的情绪,再让她针对案件判决的异议阐述理由,并提出自己的信访诉求。通过此次接访,我学习了“听”“看”“问”“断”的信访工作方法。心平气和地与当事人沟通,倾听其主张和诉求,认真翻阅审查信访人的判决、裁定及证据材料,仔细询问材料中不能直观反映的问题,在“说来话长”中找准矛盾症结所在,最后结合法律专业知识和审判经验,作出判断并做好释法明理工作。对当事人提出的不合理诉求进行劝解疏导,结合信访人的情况和面临的困难,尽可能地提出一些具有补救或抚慰意义的救济思路,维护司法的公正公信。

三、“特殊”来访者

这天一早,一位大娘来到接待室门口,有点儿难为情地说道:“我想找卢法官……”一问事由,大伙儿不禁都笑了起来——原来大娘要请卢晓东同志帮她儿子说媒。卢晓东同志这才回忆起,几年前在立案庭工作时曾帮她解决过一项纠纷。大娘称赞卢晓东同志热心、专业,并表示如果事成一定给他一些“好处”。卢晓东同志连忙摆手:“可不能让我违反规定啊!”他表示现在是工作时间,相关问题可以去婚恋机构咨询、同时仔细记下大娘儿子的个人信息,说私下也会帮她留意。特殊的来访事由让接待室的气氛顿时轻松起来,在一旁递交诉前调解资料的当事人说道:“这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法院同志的信任呀!”法院是庄严肃穆的场所,但每位法院人又是一个个鲜活有温度的人。诉前调解员袁大平是位退休返聘的老法官,很多人慕名前来请他解决“烦心事”,或追债讨薪,或婚姻家庭、邻里纠纷。袁大平同志利用专业知识为当事人分析案情,提供法律咨询,指导老人和经济困难的弱势群体写诉状,最大程度地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减轻诉累,他时刻将人民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避免一桩桩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激化成对簿公堂的矛盾。

信访接待工作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是连接人民法院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通过这次的接访体验,我看到了平时在后勤部门无法直面的案情,每一个大大小小的案件背后都有着当事人的血泪与艰辛,每一场调解和判决的过程中都饱含了法官的付出和不易。身为法院干警,不管处在何岗位,都要扛起责任和担当,以“如我在诉”的态度,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本职工作,不辜负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的信任与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