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照领导的安排,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在各授课讲师生动、细致的讲述中,在法庭调研、庭审观摩等实践下,我收获颇丰,不仅初步掌握庭审、司法礼仪、诉讼档案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更从实践角度对所学所悟有所检验,由此更加明晰了自己在法院的角色定位,进一步明确了自身的责任与义务。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
尽小者大,尽的是细节;慎微者著,重的是细心。培训全程,细节与细心成为贯彻始终的重要主题词。一开始,吴艳竹前辈对庭审前后准备和庭审记录技巧展开讲解,这一过程中,前辈多次强调了庭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类细节,这是从业务角度强调细心的重要性;而后,熊主任从法律职业道德、工作纪律、司法礼仪等方面进行阐述,这一课程内容看似平常但却饱含司法细节的智慧,这是从生活角度突出细节的关键性;随后,许智豪、牛康前辈分别围绕档案、摄影展开授课,这两个主题看似偏离主流业务,但由表及里,主流业务的顺利运转往往与之息息相关,这是从后勤角度强调细节与细心的必要性。都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细节如同蚁穴,看似微不可闻,却是成败的关键所在;法院工作亦是如此,对细节的不在意,就是对当事人的不重视,当细节沦为漏洞,就会对当事人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就会直接损害法院的公信力。因此,作为新入职的法院人,我更应深刻体悟到细节的重要性,并将细心作为一生的座右铭,从细节入手,细致入微,面对工作永不粗心大意。
韬光逐薮,含章未耀
韬光逐薮,逐的是自身不足;含章未耀,含的是内在涵养。成长至今,我经历过大大小小的培训,但工作实训仍是第一次,对比发现,学生时期的培训侧重理论,工作实训则基于理论侧重实践,因此,我更需要改变心态,主动改善自身不足,尤其应该摒弃以往书面化、形式化的办事方法,正如周庭长所说“做事应准确且讲求效率”。当然,这一转变并非一蹴而就,稚嫩的花苞需蕴养方能绽放,法院工作亦是如此,充满荣光的是工作而非自身,唯有不断提升、不断学习才能真正成为配得上工作的法院人。正如熊主任所强调的:“不仅需要在穿上制服的时候注意言行举止,也要在不穿制服的时候具有风采。”因此,我更需努力提升自我,在学习中不断进步,修正自身不足,争取早日为法院的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蹲厉奋发,踵事增华
蹲厉奋发,立的是昂扬斗志;踵事增华,增的是前人事业。培训期间,熊主任、周庭长、邱庭长等领导曾多次对我们这一批新人表达期待,他们说,法院正处新旧交替的关键时刻,我们的成长关乎法院的未来。是呀,领导前辈们为我们创造出良好的成长环境,我们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幸运者。我深知,法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板块,法院作为法治的践行单位,需将法治作为长久事业,而新时代新青年新的我们,更将不负前辈们的殷殷期待,更应昂扬斗志,砥砺前行,通过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来担下事业的接力棒。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
行程万里,行的是社会主义法治之路;不忘初心,记的是为人民服务。古语常言,“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对于基层法院的所有工作人员而言,当事人就是我们的成木之根,就是我们的环水之源。正如周赟庭长授课所强调的,“法官应该充满仁爱之心”,这里的仁爱,不单指待人接物上的仁善平和,更侧重对当事人情感的体悟。一名优秀的法官,不应该是冷冰冰法条检索机器,而应该是能够体民所苦、感民所痛的仁爱者,应该能做到在法律范围内平衡情感与权益。这一点在田河村的调研学习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田河村作为谷城法院的干警实训基地,其设立就是为了让干警在下基层的同时搭建好与群众心连心的沟通桥梁,我相信,通过后续的干警实训,我们将在与群众沟通中践行仁爱,也将在法律实践中贯彻初心。以往,我以为法律是冰冷的,审判是严肃的,但通过本次培训,我才真正意识到,法情与法理并不相悖,冰冷与严肃的背后,是对正义的捍卫,也是对人民权益的保护。我深知,社会主义法治之路仍有万里,作为法院的一份子,我将铭记“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铮铮誓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时刻以优秀法院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正如李大钊先生曾言“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经过本次培训,我既看到了在法院的光明前景,也看到了工作背后的任重道远;我既憧憬美好未来,也不畏百转千回。我深知,做人也好,工作也罢,切忌空中楼阁,应脚踏实地,应用实践来检验学习成果。虽然现在的我仍有诸多不足,做事也不乏学生气,但我向各位领导承诺,也对自己宣誓,我将把此次培训作为做好工作的指向标,以更加优秀的自己为我院各项工作的新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