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由于历史原因,谷城法院近年来存在法官断层断代的问题,院党组高度重视青年干警人才培养,近年来通过“青蓝携手”培养机制,采取多样化、针对性措施,全方位搭建青年干警培养平台,助力青年干警快速成长,为谷城法院高质量发展储备坚实的后备力量。
2024年谷城法院党组聚焦学践融合,强化青年干警综合能力提升,从2月26日开始,全院青年干警轮流到立案庭信访接待。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审管办干警李杰同志在接访工作中的成长收获和所思所悟吧!
“大家早啊,我是审管办法官助理小李......”随着自我介绍的开场白,我正式在二楼信访接待室开启了为期一周的新角色体验。
不去想改到手软的新闻稿,也不去想写不完的案例材料,迎接新挑战的我,起初,心里有惧怕。以前在乡镇工作时,办公室隔壁就是负责综治信访的同事,吵闹、哭诉、纠缠......在我看来似乎就是信访的代名词。我会怕当事人无理取闹,我会怕乱说话、说错话,我也会怕万一和意外。
我向前辈卢晓东学习他待人接物的方式,慢慢尝试。卢晓东为人谦和,幽默风趣,有着二十余年丰富的乡镇工作经验。在前辈的言传身教下,我迈出主动开口询问的第一步,一回生二回熟,我心里渐渐有了底气。这一周,我学会了“察言观色”:观察来访人的表情,礼貌接待、问清他们的诉求;我学会了“依规办事”:引导他们正确登记,按要求联系承办人、精准分流;我也学会了“见机行事”:有言辞不善的当事人,寻求前辈们的帮助、灵活处理......
跟信访接待在一个办公室的还有负责诉前调解的调解员袁大平,他是一位资深被返聘的已退休老庭长,法院人笑称其“老中医”。袁庭长拥有三十余年断案经验,曾办理过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对各类案件都有其独到见解。戴着一副老花镜,熟练地操作电脑,书写调解协议,时不时拨打电话询问当事人有无调解意愿......这些场景每天都在不停地上演。
这一周,我累计接待来访人员近80人,登记在册65人。这一周,我见证了:三四个来访人协商一致前来询问执行进度,经过接待引导,明确对接承办人;五六个当事人满面愁容地来索要劳务,经过调解后,拿着协议满意离开;一对年轻夫妻满怀心事地来申请离婚,经过调解后,拿着协议开启行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一周,是收获满满的一周,我不再惧怕这项工作,因为我“接了地气”,懂得了热情灵活接待群众,也从朝夕相处的前辈们身上看到了无数“闪光点”,我希望沿着他们爱岗敬业的步伐,将自己也磨炼成“闪光的人”。
附上一则即兴打油诗,饱含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信访接待初体验》
满面愁容走进门,三言两语平气神。
先问何事有何求,后导分流至个人,
偶遇心烦事杂者,经验阅历能教我。
先说调解袁大平,材料纷繁交过来,
左右翻看你莫怪,理清事实找原委,
一团乱麻他会清,几对夫妻闹不停,
又来两人债务争,有条不紊寻对策,
先来后到位子坐,释法明理慢慢说,
心平气和吵不多,协议一签出结果。
再说信访卢晓东,多人涌进不放松,
银发奶奶远路涉,儿子欠钱母来这,
既无材料也无措,抽丝剥茧找突破,
来人信访似工作,开口就说勿惹我,
他呢先把情绪摸,再来谈谈诉求何,
处成朋友话好说,心绪平稳事好做。
谷法家庭部门多,职责分工别搞错,
制度上墙不要拒,诸位干警心牢记,
抽空下楼材料递,全院安全有干系,
安检防线要织密,大家齐心共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