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零距离| 庭审观摩+释法授课,这个“法庭开放日”活动有看点

2023-04-20 09:15
来源: 谷城县人民法院
浏览: 381

“还是2022年美丽乡村建设‘百日会战’的时候,村里与陈某签的施工合同,可是项目完工并顺利通过验收,我们却一直拿不到工程款。腊月二十九我们去找陈某要钱,他还保证及时转给我们并将银行卡交给村主任保管,村里也找了他多次,没得办法才把他告到法院......”,庭审开始前,案件第三人刘某某向前来旁听的村民们说道。

经过开庭前的走访调查,城关法庭庭长王新雯觉得这个案件很有典型意义,一方面,通过庭审进一步查明案情,让陈某知道自己将工程款据为己有的行为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尽量促成双方和解;另一方面,邀请城关镇辖区村社区干部共同旁听、共同研判,不仅能普及相关法律知识还能让大家零距离感受庭审,可谓一举多得。

2023年4月14日上午,城关法庭“法庭开放日”活动正式开始,城关镇司法所、综治中心、城关镇辖区村社区党员干部和部分村民代表到场参加。

“现在开庭”王新雯敲响法槌,庭审活动有序开展。

围绕案件争议焦点,王新雯向参加庭审的人员全面、细致进行分析,并就相关法律知识现场释明。

在座谈会上,旁听人员依次发表庭审感悟和从案件中获得的启发。

王新雯结合案情并以“规范签约,快速调解”为题,从提高法律意识、找准调解方向、主攻化解焦点、联动规避风险四个方面向参会人员讲授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如何快速开展调解的方式方法。

“机会难得啊,王庭长以案释法、以案授课,方式新颖且贴合我们基层组织的实际情况,为我们以后施工签约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非常实用!”到会人员纷纷为“法庭开放日”活动点赞。

王新雯表示,和美乡村建设是一件能够为广大群众带来长久好处的惠民工程,基层村组织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类似委托施工情形,“君子之交”的口头约定并不能确保合约真实有效,只有将相关约定用“一纸合约”予以规范和固定,接受法律法规的制约和保护,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规避和防范法律风险。

下一步,谷城法院将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持续开展“以案释法”、“巡回审判”、“送法下乡”有关活动,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提高群众“见法率”、“知法率”、“懂法率”和“用法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