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眼中,法官是身披法袍、手持法槌,刚正不阿,在法庭上明晰法典,裁判断案,却鲜有人知法官助理的形象和繁忙琐碎的工作日常。
今天请随着我们走进基层人民法庭,用镜头记录盛康法庭法官助理付帮武“鸡毛蒜皮”的一天,感受法官助理如何在平凡岗位上耕耘不平凡的工作田。
五月的谷城早晚还算凉爽,如往常一样,付帮武乘车从法院机关出发,前往法庭。“今天估计又要忙一天,好几个案子要送达,还有好几个案子要当面调解......”车还未到,付帮武的心已开始规划着一天的工作。
进入法庭诉讼服务大厅,干警们心照不宣地忙碌着,打扫卫生、清理桌面、整理卷宗......付帮武从办公桌上拿起昨天整理的各项备用资料,逐一翻看、检查是否有遗漏。
在向法庭负责人张勇简单汇报工作打算后,他将一枚法徽别在胸前的制服上,“今天又是硬仗,可要保持清醒,莫打盹”付帮武一边打趣,一边拿上公文包催着书记员小张尽早出发。
在盘山公路上驱车近半小时,他们到达了距离盛康法庭约15公里的“红色革命老区第一村”----苏区村。
第一个任务便是送达,这也是办理所有案件的第一步,在线上送达、邮寄送达无果的情况下,唯有直接送达。今天他们要找到一位因劳务合同与他人产生纠纷的案件当事人,当事人户口填写在该村。沿着村里一路打听没有结果,付帮武来到苏区村委会寻找线索。却被工作人员告知当事人已于多年前离开苏区村,并不在此居住生活,也没有其他联系方式,付帮武只好请村委会按相关法律文书要求出具证明。
离开苏区村,他们又车不停歇地赶往南河镇笋峪村,该村村民李某与其前夫因小孩抚养权纠纷一案已在盛康法庭调解结案,小孩随李某生活并由其抚养。但其前夫在签收调解书后反悔了,不愿意把小孩交由李某抚养,小孩奶奶也多番阻拦李某接走孩子,为此两家人争执不断。
为避免矛盾升级,付帮武提前分别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交流,准备再安排一次面对面调解。一到场,付帮武就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安抚,组织他们落座。
“调解书上写的很明确,你们双方也都协商一致了。再说了,这个事情还是要遵从小孩内心的真实想法,跟着爸还是跟着妈不能光听你们的......”付帮武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调和心态,耐心细致地从法律层面、公序良俗、小孩健康成长等多角度进行劝解,经过不厌其烦的释法明理,最终促成双方约定由男方陪伴小孩一个月后主动将小孩送至李某处。
“还要快一点,程老太还在家里等着我们,哎,还是多耽误了点时间......”付帮武一边埋怨自己一边联系程老太告知她正在赶往的路上。
原来是因为程老太在盛康法庭申请强制执行时资料没有带齐,考虑到她年龄大,往返不便,付帮武就跟她约了今天去她家,帮她当面补齐相关资料。
“真的感谢你啊,为我这老太婆考虑,我也不知道准备的对不对,还要麻烦你帮我看看。”程老太连连道谢。
在逐一检查、核对无误后,付帮武将相关资料收齐装入档案袋,跟程老太简单道别便又驱车赶路了。
回到法庭,付帮武赶忙端起杯子灌了一杯凉水,还没喘口气,就看到一离婚纠纷案的双方当事人走了进来,二话不说,他便拿起卷宗材料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他常说“不管什么事情,挤时间也要赶快做,不然只会越垒越多”。
基层法庭案多人少,往往是“一个萝卜好几个坑”,干警们都肩负着送达、调解、执行等多种职责。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解与交流,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当场签订了调解协议。
“走!时间还早,咱们去赵湾!找另一个离婚纠纷案件的当事人。”付帮武提起公文包又喊上小张出发了。
赵湾乡被称为“谷城屋脊”,不止是谷城海拔最高的地方,也是距离谷城县城最远的乡镇,距盛康镇50公里,这段路程号称驾校“科目五”全程盘山公路,九曲十八弯,50公里的路程最快也要近一个小时才能到达。
在赵湾乡鲁家油坊村经历了与苏区村一样的摸索了解后,被告知当事人目前不在本村居住生活,拿到村委会出具的证明,他们又踏上归途。
“现在在哪里?事情都办完了吗?还在等你们回来吃饭。”法庭负责人张勇开完庭就给付帮武打来电话,关心他们的工作进展和回庭时间。
“我们刚准备返程,可能还要五十分钟左右,吃饭不用等我们。”付帮武赶忙回复到。
法庭干警一直等到付帮武和小张回到庭里才正式围桌吃午饭。基层法庭人员少,加上食堂师傅也就6人,平时大家都各自忙碌,只有吃饭的时候才聚得最齐。菜品来源主要是干警们自己种植的蔬菜瓜果,偶尔加个正宗的赵湾豆腐或盛康名菜----酱爆肉。
午饭期间,大家聊天的内容也都与办案有关。法庭负责人张勇借此机会了解大家在案件调解过程中有没有瓶颈、案件推进有没有受阻......你一言我一语,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在闲聊中就自然而然的迎刃而解了。
短暂的午休后,付帮武又赶紧准备下午离婚案的相关资料。此前,已经和双方当事人就相关问题进行多次沟通,希望可以调解结案,却始终没有成功。
“一个简单的离婚案子,双方又没有财产分割异议,也不存在孩子抚养权的分歧,一来就是两大家子人,你说一句我说一句,每次眼瞅着要调成了,冒出个人随便说句啥就又给搅黄了。”付帮武小声嘟囔着。
双方当事人的亲属挤满了诉服大厅。
“那就想办法不让这些亲属过多干预,以当事人自己的意愿为主。我们分两拨来调,最后再让他们当事人自己表态......”法庭负责人张勇跟付帮武两人合计着。
法庭其他干警负责安抚亲属和维持诉服秩序,张勇和付帮武则“背对背”分别与双方当事人沟通交流。
两个多小时苦口婆心的劝说和释法明理,双方当事人各退一步,案件终于庭前调解成功。
“我约好了来找一下承办人付帮武。”这边离婚调解协议还没签好,又一个当事人走了进来。
付帮武简单跟书记员交代了签署协议的注意事项后,抽身出来接待提前预约的被执行人陈某。
几年前做生意,陈某向朋友借了一笔钱,但生意没有太大起色,之前投资兴建的房屋大部分没有售出,手中也没现钱,现在案件已经进入执行阶段,陈某束手无策。
通过前期沟通,付帮武知晓陈某面临的困境,他想尝试执行和解来化解这起纠纷。
与陈某一番沟通后,付帮武收拾好相关资料,开车带着陈某出发了。付帮武通过电话联系申请执行人,确定双方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该案的申请执行人已在县法院机关接待室等候。
面对面调解、明晰双方诉求和各自困难,付帮武讲法律规定、讲感情积淀、讲人情往来,又是一番苦口婆心,最终促成申请执行人同意陈某以房抵债清偿所欠借款,双方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
付帮武家住县城,工作地点在乡镇,今天轮到他“驻庭”。收拾好协议资料,他再次踏上返庭的路途。
落日的余晖铺满车窗,车子行驶在起伏的公路上,迎面拂来缕缕清风,付帮武长舒了一口气,又一天“鸡毛蒜皮”圆满完成。
身在普通岗位,从事着普通的审判辅助和执行工作,法官助理的身影穿梭在每起案件中,一次次送达、一遍遍调解、一场场庭审,他们处在矛盾纠纷的漩涡中,却凭借内心“司法为民”的淳朴情感,始终坚守着公平正义,捍卫着司法权威,用最接地气的话语、最真切的行动兑现着“人民法院为人民”的承诺。